桃源山河秀麗,名勝古跡甚多,博得古今游人贊賞。漳江鎮(zhèn)是一座古老的集鎮(zhèn),是縣政治、經(jīng)濟(jì)、文化 
中心。它緊靠沅水,對面是林茂草豐的雙洲,集鎮(zhèn)內(nèi)外有黃花井、漳江閣、文昌閣、關(guān)帝巖,漁父祠、漁父公園、寶洞湖水上樂園、萬壽休園等一批古跡名勝。
●
桃花源桃源洞八景(俗稱內(nèi)八景)
 1 纜船洲: 
(一曰爛船洲,即漁人入桃花源時纜船處,位于沅江上)
 2 秦人洞: (位于桃花山景區(qū))
 3 遇仙橋: (位于桃花山景區(qū))
 4 煉丹臺: (年久已毀,遺址在桃川宮側(cè))
 5 瀹鼎池: (年久已毀,遺址在桃川宮側(cè))
 6 摩頂松: (位于桃花山景區(qū))
 7 空心杉: (位于桃源山景區(qū))
 8 桃花溪: (原通沅江,由于滄海桑田變化,現(xiàn)僅存源頭一小段,位于--桃花山桃林中)
●
桃花源新內(nèi)八景
 1 水府閣: 
(位于黃聞山頂,包括奇觀亭等處)
 2 桃川宮: (包括大殿、空心杉、煉丹臺和瀹鼎池遺址)
 3 天寧碑院:(位于桃源山景區(qū))
 4 菊  圃: (位于桃花山景區(qū),包括桃林、脾廊、方竹亭等處)
 5 遇仙橋: (位于桃花山景區(qū))
 6 桃花觀: (位于桃花山腰,包括躡風(fēng)亭、玩月亭、集賢祠等處)
 7 高舉閣: (位于桃花山頂)
 8 秦人村: (包括秦人洞、豁然臺、奉先祠、公議堂、自樂橋、奇蹤館,延至館,儺壇,玄亭等處)
●
桃源八景 
(俗稱外八景)
這八景的分布,自縣城下約十華里的潼舫,溯沅江而上至桃花源,共約四十華里。
 1 桃川仙隱:(即今桃花源,包括桃花山、桃源山,桃仙嶺、奏人村)。
 2 潼舫晚渡:縣城下十里,相傳曾有仙人在此渡江。
 3 漳江夜月:沅水流經(jīng)這一段稱漳江。相傳江底晦(三十)朔(初一)都有月光。另,原有漳江閣(今已毀)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江 中倒映的閣窗之中,白天黑至天明,都有一輪明月,賞月之人無不稱奇。
 4 潯陽古寺:遺址在沅江東岸八字路的潯陽坪,據(jù)傳寺內(nèi)有一古井,井中有龍泉劍一口,時現(xiàn)劍光,故寺亦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名龍泉寺。
 5 楚山春晚:縣東南四里,此山狹而卑、園如彈丸。氣曖春早、花木先發(fā),雞亦先鳴。
 6 綠蘿晴畫:在縣南三里,沅江之濱。峭巖削立、具畫理、雨時常有晴色。
 7 梅溪煙雨:在縣南四里、雖久晴、溪中煙生如雨。
 8 曰馬雪濤:縣南七里,沅江至此處、山狹水急、云奔石怒,放眼遠(yuǎn)望、雪浪沖天。此地被道家譽為“三十五 
洞白馬玄光之天”。
●
桃源全縣十二景
 清道光初邑令譚震修縣志時事原八景之外所另定。
 1 虎溪石室: 即伏波石室;⑾杂旭R援所鑿避暑石室。
 2 龍洞天窗: 暗洞中竅上透日月光、人謂之天窗。
 3 月石夜輝: 月潭有石光如月
 4 日巖霄煥: 縣東二十五里曜日巖上浮圖、墨夜常有光。
 5 仙峰隊領(lǐng): 縣南百余里至觀音巖山,上大下小,如人立壯周圍凡尺十余座。
 6 佛石點頭: 靈巖洞石乳結(jié)成佛像貼巖壁間,其頭微低,仿佛聽生公說法然。
 7 湯井米珠: 井俗呼熱水坑。其泉冬夏常溫,毫發(fā)可鑒,白沙歷歷如黍米珠、康熙間湖廣提督俞益謨改為圣水泉。有記。
 8 水心砥柱: 即水心巖。兩峰并秀,屹立江中。
 9 新湘凝代: 袁中郎云:“新湘溪波代蓄,略如西子湖“
 10 穿石繚青: 袁中郎云:“穿石山川如在鏡中,繚青縈白,千里一規(guī)
 11 四臺浮翠: 縣南六十里沉溪中四峰突立:二近岸、二在中流;亦—勝也。
 12 十曲通幽: 闕士琦《桃源索隱記》:“高靈洞內(nèi)秉炬人為十曲巖,巖內(nèi)有仙界坡,浴島、瓊田及石床之屬。
 
桃源八景
  其主要景點有:桃川仙隱、白馬雪濤、綠蘿晴畫、梅溪煙雨、潯陽古寺、楚山春曉、漳江夜月和潼舫晚渡,歷以桃源外八景而著稱于世。